160548v3qnbbdmhudzamal

经验分享|家庭影院HIFI玩音响的人经常犯的错误

[复制链接]
查看127 | 回复0 | 2025-1-26 16: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只要是名器,保证好听 ?!

玩音响的人,一定都向往自己的系统...

喇叭是名器,

扩大机是名器,

音源是名器,

线材也是名器,

所有的器材都是名器,

这样就可以走路有风,而且万无一失了吧 ?!

...

但是,集合最好的器材,也未必就能保证无敌,

这就是玩音响的奥秘之处。

像这套系统... LS3/5A + Air Tight ATM-300 + Marantz 7,

单就每一件来看,都是名器,都是音乐性一流,

但是,合起来...

你能说它完美无缺吗 ?! 你能说它是第一名吗 ?!

...

音响系统,和一个管弦乐团一样,是整体的艺术,也是搭配的艺术。

器材 vs. 器材、器材 vs. 空间、器材 vs. 人... 能合得来,

而且能截长补短,才会创造奇迹。

2. DIY器材,只要厂家能做 我也能做?

最近看到很多烧友们说,随便做了一条 diy线材 用的 xxx材料秒杀厂线,

是的,如果 你拿 diy线和厂家的低端线去对比,这是有可能的,一般买低端的厂 线 的确还不如自己做一根。

但是如果 和旗舰的一比较,是几乎不可能赢的,厂家技术的精华一般 都在旗舰和次旗舰上,他们花了大把精力 和经验 完成了一条线的成熟配方(结构+焊锡+线身材料+插头搭配+屏蔽+避震)

然后 烧友们 “随便” 做了一个diy线 就能把 这套成熟的配方 打败吗?

当然,国内很多DIY玩家 花了大量心血 有了 一套自己的 成熟配方 是能和厂线 同台竞技的。

再来,就是DIY 器材架了

每个厂家都有自己 的 一套调音法(fine-tuning)在 架子里,都是经过精密的 计算和测量 再加上适当的调音(谐振)来 和 实地测试调节 来 完成的,

不是说 用 一样的外形结构,和厂家一样的材料 甚至比他好的材料 就能超越厂商。

国内所谓的diy 避震架 一般来说只有外观,实际功能 可能(不能涵盖全部,因为毕竟全部没试过)连厂架的30%还不到。

DIY 线材只要 花时间去研究 是可以同台竞技的 甚至超越 。DIY 避震架 以现在的 条件 还未有看到 能同台竞技的产品。

要不要买 就要靠自己来权衡了。

3. 一样东西有效果,那八个一样的东西就会 更有效?

这也是 烧友们 常常犯的错误之一。

比如 烧友 买了一根 丝带的 Valhalla RCA,觉得 它非常好听,玩着玩着 就把所有的线材 全部换成丝带,整套系统就会 变成没有下盘,中高突出 的情况。搭配器材 请不要偏激,一味的叠加!

引用 第一点 说的

音响系统,和一个管弦乐团一样,是整体的艺术,也是搭配的艺术。

就像 你吃面条倒点酱油 觉得好吃,但是倒了 一瓶酱油 还会觉得好吃吗?

避震也是一样 ,以音响 上的 瑞典 避震老鼠为例,加一对 对系统有正面的 影响,但 如果在音响上面放满了 这个,声音会变得死气成成 没有活力。

这个道理 类似 声学 处理,吸太多不行,扩太多也不行,只有按一定比例 搭配 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一件 可能 对你系统好的东西 加太多 反而 事倍功半,弄巧成拙。浪费精力 又浪费钱财。

4. 厂家 陷阱

现代音响技术(失真什么的)早已经 超越了 人耳能察觉的水平,

厂家 之所以 说出自己的数据有多好,只是多一个卖点,请不要 闷头追求机器 的数据。

往往一个 数据很好的后级,不一定 对你来说 非常好听(数据很好 但表现一般的机器 比如 audionet。)而且 往往一个好听的机器 数据不一定很好看 (例子:各种胆机)建议 买之前先去听听,找到自己喜欢的听的 器材最重要。请不要当买器材是 在造火箭。

还有一个陷阱 是 厂家的 分体销售,dcs 分体,esoteric 分体, 等等... 他们必须得成套的买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为什么?



因为他们把一个整体的器材 拆开来设计,只有买一套 才能凑回一个完整的机器。这样做的 最大的目的就是 可以多赚(pian)点钱。虽然 把机器分开做 能把 各个部分(转盘,时钟,dac,etc...)做的最佳,但是 随着多余的信号链 增多,多余的干扰也就多了。逻辑上 一点都不合理。

PS(厂家是能把分体合起来做,然后销售,但是价格会非常高,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而且成本需要非常的大,因为机器会变得很大。还不如拆分开销售,价格适当,而且销售总价会更高。)

虽然 厂家旗舰分体 很强,但请不要被厂家迷惑 产生了 分体就是强于合并的概念。

例外也是有的,比如 一台cd机 的转盘部分 不行,你去买了个非常好的外置 转盘搭配 cd机 解码的部分,效果肯定比内置的好。

但如果使用 一样的用料 和结构 分体和不分体哪个好 就很难说了。

再有就是厂家搭配

有时候 厂家 把器材搭配在一起 往往是因为 在同一公司而已(管他难听好听),没有多大的理由(例子:世霸,麦景图)这点在其他文章也有提到。请不要盲目相信 厂家搭配。

5. 只要和录音棚一样的器材,我也一样能高保真?

这个 错误 也是很普遍的,而且一直以来 争议也非常大。这里只阐述 最基本的一点。

录音棚 讲究的是 监听(Critical listening)。音响不一定需要有听音体验,但是调音需要干净 音响需要 灵敏,而且 大声压下 不失真。让录音师 随便一听就知道区别 好用来工作调音。

民用Hifi 讲究的是 好听,小声压下 也能出好声,适当的搭配,适当的谐振,才会创造出完美的听音体验。往往监听器材 需要 声压到达一定的响度 才能好听。(例子 Rey audio vs GT sound 不是绝对 有例外)

蛮多录影棚有2套器材 一套监听 一套回放,而回放的那一套经常看到是hifi的音响(B&W, TAD, 世霸,西湖家用 等等...),这套回放设备 经常是给来录音的艺术家准备的。而烧友经常吹捧的是监听那一套的器材。

阐述的这几点 不是 来抵制购买 录影棚器材,毕竟 录影棚 器材便宜 性能好 性价比高,而且很多 器材也是很好听的 EMT,  Studer,等等...

但请不要过度迷信,一味的过分追求录影棚器材,常常会吃力不讨好。要先了解 2种不同 器材的特点,再去慢慢购买 搭配。

...

(以上都是个人见解,用来 给刚入烧的朋友们 介绍科普)

建构一套音响系统不必有程序,想到什么就先买什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vatar

3

主题

0

回帖

4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9